扫户、扫村、扫街……一直以来,这种费力、费时的“地毯式”获客方式,都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小贷业务的不二之选。
这样做并不奇怪。很多乡村,不仅偏僻,而且农户居住分散;县乡街道居民也需要登门拜访,才能采集到信贷需求数据;有的农村金融机构,触角伸向异地,在当地毫无客群基础。不耕耘,便没有收获。要想获客,除了扫户、扫村、扫街,似乎别无他法。
即便在今天,扫户、扫村、扫街活动仍被很多农村金融机构视为小贷获客利器。这在地域差异巨大的中国,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乡村,仍不算过时。
但,互联网时代毕竟来了。作为基础设施,互联网已与人们的生活水乳交融,也早应成为农村金融机构运行包括小贷在内的一切业务的基础。
发展小贷业务,扫户、扫村、扫街之外,有没有成本更低、获客更快、更具竞争力的批量获客方法?当然有,互联网提供了无限可能。
如果说扫户、扫村、扫街,目标聚焦在零散个人客户身上的话,那么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中小企业的员工,便是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批量获取的客户。而通常,农村金融机构只重视中小企业业务拓展,却忽视对企业员工信贷需求“富矿”的深入开采。
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中小企业,有的员工多达数千,甚至上万。这些员工不仅日常有小额消费需求,也有临时资金周转应急需要。问别人借,欠人情,不好意思;借高利贷,那是个利滚利的吸血黑洞。如果农村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,针对企业员工,采取白名单制,在手机银行上推出一种“秒申秒贷”、纯信用、额度在30万元以下、一年内随借随还或者随还随贷的便捷小额贷款产品,这样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做下来,批量获客成本和效率会怎样?谁要是做成了这种人人需要的“钱包”,谁要是能把这些原本属于现金贷的潜在客群需求,批量化、一次性搞掂,小贷业务将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和放大。
这不是空想,已有农村金融机构开始试水。
试水的市场基础在于,一方面,在强监管政策下,互联网小贷和现金贷业务因网贷平台无法涉足,急剧萎缩,市场出现了巨大空白,目前尚无持牌机构大举介入,此时农村金融机构只要发挥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的优势,深耕区域,利用互联网触角,为企业员工送去“钱包”,便能以批量方式,低成本快速获客,高效率做大规模;另一方面,微众银行“微粒贷”攻城略地的表现及其对微众银行业务的贡献度已经证明,小额贷款市场空间广阔,可以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一翼。当然,从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情况看,发展到目前,普遍面临发展瓶颈和向何处去的困扰,在“低频、大额”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,如何发展“高频、小额”的小贷业务,确实考验着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的智慧。而目前,线上小贷业务的广阔市场确实提供了难得的转型发展契机。
之所以发展线上小贷要采取白名单制,是因为通过互联网批量做纯信用小贷业务,网上欺诈风险极高。现金贷此前的发展情况表明,无门槛的放贷,最后必然带来逾期和暴力催收。农村金融机构涉足线上小贷业务,首要的就是确保贷款能精准投放到有偿还能力的人手中。如果对企业员工设定一定标准,比如在企业连续工作满三年、月工资收入3000元以上,将这样的员工批量导入白名单,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违约风险,快速获得成功,并能在不同企业甚至政府部门间复制,最终把小贷业务做成农村金融机构有竞争力的业务。
2014年12月开业的微众银行,仅用三年多时间,就将资产规模做到了近700亿元,令传统商业银行叹为观止。其有效客户近3800万人,笔均贷款8100元、户均余额约1.2万元,近93%的客户贷款余额低于5万元。这些数据说明,市场对“零钱包”式的现金贷产品需求非常强烈,也表明农村金融机构以互联网思维做小贷业务,天地广阔,大有可为。
当然,在手机银行上推出网络小贷,让白名单上的客群在手机上动动手指,就能随借随还,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,需要真正做到“秒申秒贷”,给客户良好体验。这对于科技实力弱的农村金融机构,是很大的挑战。然而,所有投入和付出都是值得的。农村金融机构不仅要扫户、扫村、扫街,更要顺应潮流,拥抱互联网,拥抱金融科技,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批量获客,在抢占市场空白中,把小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,做成可以让农村金融机构展翅翱翔的另一翼。